Sunday, January 16, 2011

可可歐。Cacao et Chocolat








可可歐。Cacao et Chocolat
大安區光復南路180巷14號﹙捷運國父紀念館一號出口﹚
No.14, Lane 180, GuangFu South Road, DaAn District
02-2775-1106
營業時間 / Hours:平日 Weekdays 11 am-10 pm; 週末 Weekends 1 pm-9:30 pm
刷卡,不收服務費
Credit Cards Accepted. No service charge
中英文菜單 / Chinese & English menu
www.cacaoetchocolat.com.tw

台灣的巧克力達人

我記得兩年多前受邀參加Cacao et Chocolat的開幕活動,一進門,就被巨大的巧克力噴泉所吸引。當天,小小的店面裡,擠滿了來嘗鮮的賓客,有些是媒體記者,有些是與店家熟識的朋友。那是我第一次見到Kelly & Max,只見Kelly非常有條理的向大家介紹各式各樣不同種類的巧克力,而Max就面帶微笑的站在Kelly的身後,大概不到一步的距離,不會太黏,也不會太遠。Kelly可以感受到背後的那股濃郁堅定的力量,Max保持些許的距離、默默的支持她,

大多數的媒體採訪Cacao et Chocolat時,都以Kelly為主要的受訪者。但是對我而言,Kelly & Max是一個字,而這個字代表的是細水長流的濃情蜜意,更是台灣的巧克力達人。

1978年Kelly & Max 在文化大學認識,這些年來,他們是同學,是朋友,是情人。從2008年開始,他們是工作上的夥伴,是巧克力達人,是幸福的象徵。

Kelly在彰化出生,高中時搬到台北,從此在台北定居。她是個事事獨當一面的女強人,她在精品業多年,工作忙得不可開交,商務旅行、坐長途飛機、飯店從一家換到另一家,對她來說,這是非常稀鬆平常的生活行程。

Max的興趣廣泛,我笑說他是不務正業,因為他從法律金融,轉建築業,最後改行做室內設計。所幸,Kelly有機會創業,讓Max發揮在室內設計的才華。目前Cacao et Chocolat在台北的兩個據點的空間設計以及室內裝潢,都是由Max與總部派來的室內設計師共同合作完成的。

因為引進Cacao et Chocolat來台灣,Kelly & Max如今是知名的巧克力專家,任何與巧克力相關的專業知識,他們都能隨時侃侃而談。尊稱他們為巧克力達人絕不為過,因為他們隨口聊聊的內容,比一般人專業百倍。反觀台灣某些所謂的美食家對於這樣的專業知識,不但說不出個所以然來,還賣弄文字,真搞不懂這些憑評論家到底有什麼資格高談闊論。

三年多前,他們花費心思鑽研巧克力,從原文資料學習最新的資訊。站在面對消費者的第一線,他們能夠有自信的對上門的客人細心解說。但是這一路走來,不斷的學習,不停的摸索,收穫更多,Kelly說:「就是因為看得越來越多,學得越來越多,才知道自己根本懂得不多。因此可以學習的空間更大,而專業知識還有待加強。現在回頭看當時的自己,真是傻的天真!說到可可亞、巧克力,這項學問太大,每樣商品都有多方面的切入點,對於不同的族群,因為需求不同,能夠打動人心的賣點也不盡相同。」

Max補充說:「我們實地到法國看專賣店的陳設以及當地的銷售,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,在參觀過工廠之後,才真正了解巧克力的製作程序流程,這個難能可貴的經驗讓我們重新認識巧克力。每一次去參觀,都會有新的體驗和感想,從不同的角度學習巧克力。」

大家公認的巧克力達人Kelly & Max,曾經在學學文創開課教導所有和巧克力相關的知識,Kelly負責上課講解,Max從旁協助、拍照、支援Kelly。

Kelly & Max永遠是如影隨行,缺一不可。

無意中開始的機緣

Kelly在精品業工作時,常去法國巴黎出差。有一次無意中發現Cacao et Chocolat的專賣店,她跟著人潮走進店裡,隨手就買了3~5天份量的巧克力,準備晚上在飯店房間裡打報告的時後當零嘴吃。殊不知,事與願違,居然1~2天就把買來的巧克力全數吃完。Kelly說,她從不愛吃零食,但不知怎麼的,彷彿吃一口就停不下來。

Kelly & Max旅行時從不跟團,他們都是自己安排行程。2002年在巴黎旅行時,Kelly想起上回的美味巧克力,決定帶著Max到Cacao et Chocolat買巧克力,當時巴黎天氣冷,Max決定買杯熱巧克力暖暖身子。這一口喝下去,不得了,讚不絕口!於是他鼓勵Kelly嘗一口,但是Kelly說什麼都不要,連抿一口都不願意。

如今的巧克力達人Kelly為什麼不願意喝熱巧克力?

Kelly曾經對於巧克力飲品有著非常惡劣的印象,事出有因。多年前,Kelly走在路上,那天的天氣也很冷,經過商店櫥窗,看到一盒畫著棉花糖的進口熱可可粉,她立即衝進店裡,買一盒回家泡來喝。才喝到第一口,Kelly就決定整盒都送人,因為熱巧克力非常甜,甜到她受不了,因此對熱巧克力留下極壞的印象。

世界上沒有人比Max更了解Kelly,他非常堅持,連問了三次,最後Kelly終於勉為其難的舔一口,不得了,驚為天人! Kelly說:「Wow!原來熱巧克力這麼好喝!」

於是Kelly & Max買了很多熱巧克力,帶回台灣請朋友喝。只要有機會到法國,就會購買大量的熱巧克力當伴手禮。

事隔2~3年之後,Kelly & Max與朋友一行四人去巴黎自由行,順道去Cacao et Chocolat,朋友異口同聲的問道:「為什麼台灣沒有這家巧克力專賣店?」

Kelly & Max回到台灣之後,便積極的開始做市場調查,兩人還跑去當時一家號稱是台灣第一家巧克力飲品的專賣店,坐下來之後發現客人並不多,兩人當時的猜測是一、表示這個市場並沒有被滿足,因為真正品質好的巧克力不多;或者是二、懂巧克力的人不多,因此上門的客人永遠不多。

兩人討論的結果是,這個市場需要被滿足,絕對有消費者在等。如果真要引進這個巧克力品牌到台灣,通常打頭陣的,要不是大好就是大壞。

Cacao et Chocolat當時在海外並沒有分店,Kelly & Max主動向店員詢問總公司的聯絡方式。本來擔心法國店員的英文很破,可能會無法溝通。也許是命中注定,他們運氣不錯,碰到一個英文還不錯的店員,他給了一張專賣店的名片,在背後寫了一個名字和Email,就這樣。

天生急性子的Kelly,回去馬上發第一封信,結果沒消也沒息。

到了第三天,Kelly決定再發一次,這次還多補充了幾句話,直接與對方說:「有興趣就聊聊,回個信,沒興趣就拉倒!」

不到一個禮拜的時間,對方回信了,雙方因此開始書信聯絡、對話。

法國集團想要了解Kelly & Max過去所有的經歷,要他們提供一個完整的五年Business Plan,並細分為短期、中期和長期的計劃,清楚說明他們會如何在台灣推廣Cacao et Chocolat這個品牌,樹立品牌形象,尋找通路、設立專賣店以及在百貨公司設櫃等等。

Kelly & Max自知他們的規劃過於保守,但是兩人堅持不膨脹放大原有的商務計劃,為此特地飛去巴黎三次,向總部的管理階層解釋為什麼在台灣不但需要街邊專賣店之外,還必須在百貨公司設專櫃,說服法國人將這個品牌的台灣代理權簽給他們。

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,雙方終於確定合作。

Kelly說:「以不到一年的時間和法國人談成生意,這算是速度很快的,非常有效率。以我過去在精品業的經驗,法國人手腳慢,工作效率有待加強。」

我好奇為什麼法國總部那麼在乎兩人過去的背景,據說因為先前台灣已經有很多人來詢問,法國人看過太多明顯誇大的Business Plan。甚至有人態度草率,直接與法國人對嗆,覺得也不過和你買商品,一手交錢,一手交貨,那來這麼多囉哩囉唆。

法國集團保守的態度,與Kelly & Max的觀點不約而合,因為如何建立Branding和品牌形象,才是他們關心的重點。

意想不到的收穫

當初與法國集團簽訂五年的合作計畫,到了2010年也才不過第三年,法國人主動提前續約,又簽定了下一個五年的合約。法國集團的五位大老闆去年來到台北參觀,他們對於Cacao et Chocolat在台灣的表現,非常的滿意,認為Kelly & Max的能力足夠經營集團中的其他巧克力品牌,希望Kelly & Max 接下deNeuville,這個在法國有一百多家、多元產品系列中還有專門為兒童推出的天然成份巧克力品牌。這回風水輪流轉,換成法國人想盡辦法、極力說服Kelly & Max點頭。

藉由引進巧克力品牌Cacao et Chocolat到台灣,讓Kelly對法國人大大的改觀。

「以前的工作經驗所接觸到的法國人,效率不佳,而且姿態很高。因為Cacao et Chocolat,認識到不同以往的法國人。這個集團2006年的營業額高達31億歐元,代表著法國的新文化,他們勤勞, 除了他們出國去度假時,無法收信,他們不介意下班之後或是週末在家收信。甚至有法國人跟我說,如果有什麼緊急的事情,三更半夜妳也可以打電話給我。最讓我驚訝的是,Cacao et Chocolat的大老闆居然請我們去他家,這可是我們第一次受邀到法國人家做客!」

原來,好客的法國人也是存在的,只是你有沒有機會遇到而已!可見得,不能以偏概全,一次的不愉快不代表其他人也是如此,直接貼上標籤的作法並不公平。

經營Cacao et Chocolat的過程中,Kelly & Max也學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穫。

當初預設的消費者年齡層是18~35歲。實際經驗告訴我們是25~65歲。

原本認定西方情人節比較浪漫,結果七夕情人節的業績反而比較高。

堅果夾心類的巧克力是賣得最好。原來我們在台灣這麼重視養生!

本來以為消費能力高的是女性。沒錯,進門的客人有六成是女性,但是領有VIP卡的貴賓有八成是男性。這些男性有些是買巧克力是為了送禮,但是也有常客是買給自己吃。

也許女人並沒有那麼愛吃巧克力,只因為是心愛的男人送的,吃到嘴裡的每一口都是甜蜜。

幸福的滋味

Cacao et Chocolat目前在法國以外的海外據點,只有台灣和沙烏地阿拉伯。台北有兩個據點,除了在Bellavita的地下二樓美食街有設專櫃之外,就是位在捷運國父紀念館站一號出口正前方一百公尺左右的專賣店,只有在這裡,你可以喝到現煮的熱巧克力,而且如果你運氣夠好的話,就有機會喝到Kelly現煮的熱巧克力。 如果你運氣再好一點,你會看到Kelly正在煮熱巧克力,Max站在一旁看書。至於Max在看什麼,Kelly說:「他什麼書都看!」

我是個心情容易受到天氣影響的人,有陽光出現的日子,心情就會好的不得了。而台北一年四季,陰天下雨的機會還真不少。每逢天氣狀態不佳時,我喜歡來一杯Cacao et Chocolat的熱巧克力,Kelly現煮的熱巧克力濃郁香醇,我偏愛含有60%可可亞的經典原味,慢慢喝,讓身體逐漸暖和,讓幸福的滋味佔據你的腦子和心靈。

有一回我在店裡坐了一整個下午,發現進門的客人果真都是男人。

有個客人說,曾經收過Cacao et Chocolat的禮盒,吃過之後非常喜歡,因此自己再跑來買,從此每週親自來補貨,每次都花個台幣兩三千元。

有事業有成的企業家一開始來店裡,都自己坐在一旁,享用熱巧克力,久而久之大家混熟了,之後改坐在吧台,主動與Kelly & Max聊天,不時買大量的巧克力禮盒,以作過年和三節送禮用。

隔壁桌的兩位熟女,應該是翹班出來喝下午茶。零咖啡因的可可茶一壺配上兩顆巧克力夾心,有吃有喝,結束短暫的午茶時光,兩人面帶笑容的回去上班。

吧台的高腳椅上有兩個相識三十多年的老友,一邊喝熱可可,一邊閒話家常話當年,笑聲不斷,老朋友就應該這樣聯繫感情才是!一封簡訊或是一通電話,永遠不及兩人面對面的互動!旁邊坐著一對夫妻,聽說他們幾乎天天來,每次都品嚐不同的巧克力,臉上的笑容沒有停過,這也是一種談情說愛的方式吧!

曾經有朋友告訴我,幸福,是有個瞭解妳的人,不拘泥任何形式陪伴妳過生活,這樣就夠了。原來幸福就是這麼簡單!

Life is a box of chocolates. You never know what you’re gonna get

Cacao et Chocolat這個品牌創立於1998年,源自於法國巴黎,以最好的可可亞、不含任何的防腐劑和天然健康的方式呈現巧克力最美妙的滋味。

記得電影阿甘正傳﹙Forrest Gump﹚的媽媽對兒子說的那段話:「Life is a box of chocolates. You never know what you’re gonna get!」來到Cacao et Chocolat,你絕對有機會體驗這句話的含意,頂級皇家夾心系列的種類之多,如果不事先問清楚,你永遠不知道吃到嘴裡的巧克力是什麼口味,而巧克力帶給你的感受也不盡相同。

第一次吃到雞尾酒夾心巧克力﹙Mojito﹚,讓我想起在美國邁阿密的知名度假勝地南灘喝的調酒,就是這個味道!度假時的甜蜜回憶,頓時湧上心頭,帶我再度回到當時帥哥美女雲集的游泳池畔!

Cacao et Chocolat的巧克力鍋也是很出名的,有黑巧克力、牛奶巧克力和白巧克力三種口味,可以搭配新鮮草莓、奇異果或是綜合水果沾著吃。有一次我在自家辦跨年派對,最受歡迎的一道菜,就是可以在家DIY的巧克力瓷鍋。只需事先準備切好的各式水果,巧克力瓷鍋以微波爐加熱後,香氣四溢,所有的朋友都放下酒杯,被巧克力的香氣吸引過來,迫不及待要拿著水果沾巧克力吃!對於廚藝不佳的人,想要給心愛的人驚喜,巧克力瓷鍋絕對是最安全的策略,不費吹灰之力,就可以贏得另一半的好感!

季節性的商品有季節限定夾心巧克力、每年夏天才推出的水果軟糖、五月至十月間提供夏季限定的冰巧克力飲品和11~12月間上市的義大利糖漬栗子。

我個人的最愛是巧克力咖啡豆,一包200公克,在熬夜寫稿的時候很有用,咖啡豆可以提神,巧克力讓我在寫稿時,有幸福快樂的感覺!

值得一提的是,Kelly & Max特別空運來台的Macaroon馬卡龍,這是人間極品的享受,焦糖海鹽的好滋味齒頰留香,令人難忘!

那天準備離開時,Kelly遞給我一顆方塊果仁巧克力﹙Paves Fourres Praline﹚,上面的紋路讓我想起在法國巴黎常見的碎石子路。吃著吃著,突然想到之前在巴黎旅行時,常常看到打扮時尚的巴黎女人穿梭在地鐵站,她們足蹬紅底高跟鞋﹙Christian Louboutin﹚,身穿香奈兒,手提愛馬仕,很自在的搭乘大眾交通工具。對她們而言,穿著打扮代表的是個人的品味,而不是財力背景。

品味不分好壞,只有差異

在我眼中,品味代表你的生活態度、方式與原則。品味不分好壞,只有差異。品味會隨著年齡而有所改變,在尋找另一半的過程中,我在乎一個男人的品味是否與我相近,不然兩個人在一起應該會困難重重,磨擦不斷。

我曾經帶過三個男性朋友來到Cacao et Chocolat,而他們的表現讓我確信這段緣份只足以用來當朋友。

來自美國舊金山的ABC,盡情的享用sample,大方的試吃好幾塊巧克力之後,問說:「這裡的巧克力為什麼要這麼貴?」

這位先生,你吃了這麼多片巧克力,難道你吃不出它和開架式巧克力的差異嗎?

來自美國佛羅里達州的中年白人拿起一盒松露巧克力 問道:「這個有比Costco的松露巧克力好吃嗎?」

這位先生,我也很愛Costco,但是你應該知道量販店和巧克力專賣店的商品等級是不同的吧?

來自美國洛杉磯的歸國僑胞,隔著透明玻璃,指著手工巧克力,問說:「這個裡面有酒嗎?」

這位先生,你每天晚上都在喝酒,連在巧克力專賣店你也要找酒喝?

Kelly說,在台北開街邊店投資雖然比較大,但這是教育有關巧克力知識的最佳地點,無論是巧克力的製作、好處、保存方式等等,可以和消費者有直接的互動。

我在想,既然知識可以傳遞,那麼品味是否可以用教的?